奢侈品牌應對“被抄襲”有多難?
作者:小編 發布時間:2024-12-26 09:47:03 瀏覽:次
奢侈品牌應對“被抄襲”有多難?近日,Ralph Lauren在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取得了一場商標侵權案的勝利,為奢侈品牌維權之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廣州愛馳皮件有限公司及其主要授權商因未經許可,擅自抄襲使用拉夫勞倫商標,被法院判定賠償2000萬元人民幣。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奢侈品都這么“幸運”。Ralph Lauren的勝利只是眾多奢侈品品牌維權之路上的一個小小勝利。在現實中,奢侈品牌維權面臨著諸多挑戰。侵權手段日益復雜多變,維權過程漫長而繁瑣,讓許多奢侈品們不得不權衡利弊,決定是否要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去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事情起源于梵克雅寶對其經典“四葉幸運”系列所有權的捍衛。作為歷峰集團旗下的高端珠寶品牌,梵克雅寶近期在深圳水貝市場排查時,發現了水貝市場充斥大量“四葉草”仿品,它們不僅在設計上與梵克雅寶的“四葉幸運”系列高度相似,甚至在某些細節上也難以區分真偽。
面對如此普遍的侵權行為,梵克雅寶選擇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在與商家溝通無果的情況下,梵克雅寶提請市場監督部門介入,將“四葉幸運”相關知識產權情況傳達給水貝商家,并正式啟動了行政投訴和民事訴訟的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梵克雅寶就曾因為“四葉草”三維標志陷入了一場立體商標權無效宣告請求行政糾紛。在與上海璦晶珠寶和北京和信利成珠寶的侵權案件中,國家知識產權局裁定梵克雅寶名下的立體商標無效。盡管梵克雅寶不服一審判決并繼續上訴,但二審仍然維持了原判。
雖然在立體商標權糾紛中敗訴,但梵克雅寶并未放棄對侵權行為的打擊。2021年3月,梵克雅寶以上述兩珠寶公司不正當競爭為由提起訴訟,并最終獲得了北京市朝陽法院的判決支持,獲得150萬元賠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梵克雅寶在2021年6月14日成功注冊了“四葉幸運”系列商標,但該商標并非三維立體,而是平面圖標。
梵克雅寶的遭遇并非個例。近年來,LACOSTE和Burberry等品牌也遭遇了類似的維權困境。LACOSTE的鱷魚圖形商標早在2006年就在中國達到了馳名狀態,南極電商及其旗下的卡帝樂品牌卻一直在使用相似的鱷魚商標。經過長達數年的法律斗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近日終于作出判決,認定南極電商及其關聯公司侵犯了LACOSTE品牌和拉科斯特公司的合法權益,并要求其支付約148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金。
同樣的,Burberry在訴新帛利商貿有限公司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中也經歷了長達五年的法律斗爭。最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Burberry的文字標志“BURBERRY”和騎士圖案為馳名商標,并判決被告禁止使用其注冊了五年以上的商標Baneberry并賠償600萬元人民幣。
“喬丹案”甚至一度讓全國網友隔著屏幕樂出了聲,這場糾紛持續了長達八年之久,直到2020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才作出判決,要求喬丹體育公司停止使用其企業名稱中的“喬丹”商號,并賠償共計35萬元。然而,對于喬丹來說,這35萬元的賠償金與其長達八年的時間成本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這些案例無一不表明,奢侈品品牌在維權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抄襲現象接踵而至,不僅損害了品牌方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
抄襲之風一直為行業詬病,近年來消費者也日趨深入探討該話題。盡管業內管制不斷加強,法律法規日益完善,抄襲的道路依舊漫長而艱辛。
不過,從尊重知識產權的角度出發,無論費用多高,時間多長,打一場屬于知識產權的硬仗都是值得的。
有媒體曾指出,LOGO糾紛凸顯出奢侈品牌是如何激烈地保護自己的標志和商標的。這些LOGO往往象征著奢侈品時尚和獨一無二,對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來說,它們都是珍貴的身份象征。對于奢侈品品牌而言,商標和設計的獨特性是其核心價值所在,一旦被抄襲,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更侵占了品牌應得的市場份額。
現實卻是殘酷的。盡管品牌方不遺余力地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抄襲現象依然屢禁不絕。這背后,既有抄襲者為了謀取利益而鋌而走險的貪婪,也有法律法規執行不力、監管缺失的無奈。
技術,成為了品牌方應對抄襲的新武器。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開始利用新技術來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Ralph Lauren就曾推出了數字產品ID技術,將首先應用于旗下Polo整個產品線。
以人工智能驅動的奢侈品鑒定平臺Entrupy的首席執行官Vidyuth Srinivasan更是堅信,人工智能是打擊假貨的最有效手段。他表示:“在現有工具中,AI仍是唯一能夠快速理解新數據、新型假貨技術,并可能破解二維碼、全息圖、產品附著RFID標簽或NFT的工具。它是唯一能夠跟上并大多數情況下領先于造假技術的工具。”
然而,技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假貨流行和知識產權的破壞,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本質上講,法律的保護才是奢侈品品牌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提高侵權成本,才能有效遏制抄襲現象的發生。
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對于奢侈品牌來說,中國法律對設計類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非常有限,除了大范圍注冊類似知識產權外,沒有其他辦法。而我國目前應該強化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建設以及提高違規成本,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不得不承認,任重而道遠。
“對于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奢侈品品牌,商標注冊應提前布局。”代理拉夫勞倫此次商標侵權案件的方達律師事務所律師團隊在接受采訪時也建議,若時間緊迫,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檢索,查看是否存在在線搶注行為。一旦發現有搶注情況,可通過商標行政程序,如商標異議、商標無效等,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訴,以清除這些不當注冊的商標。她指出這些程序并非民事訴訟,而是對商標注冊管理的救濟途徑。若認為存在商標搶注、知名商號被搶注為商標或復制模仿中國馳名商標等行為,均可作為提出異議或無效程序的理由。通過這些程序,可提前清除不當商標,為后續自身的商標申請提供便利。
國際名模呂燕曾表示,在法律保護之外,時尚行業更應該建立行業內部組織和反抄襲小組,這不僅對于構建統一的行業標準有益,也能對全行業進行監督,建立行業聲譽評價體系,提升從業人員的道德標準,規范行業的創意生產方式,杜絕設計過程的僥幸心理。同時,國內服飾行業也可通過時裝周、論壇等全國流平臺增進行業不同環節對于原創議題的交流與理解。
事實上,全球范圍內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都在不斷加強。例如,歐盟早在2016年就已經為注冊和非注冊設計師的設計圈推出一個專利系統,能夠保護服裝和配飾的設計權。這種設計外觀專利保護的有效期一般為14至15年,有效時長取決于品牌的選擇。而在美國,以SBC Law Group為代表的公司則擁有時尚美容領域綜合背景的專家和律師,他們可向時尚品牌提供從品牌形象、商標、版權博魚boyu體育官方網站、專利到許可協議和保密協議等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協助其加快專利申請過程。
相比之下,我國的法律體系雖然已經有了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但相較于國外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侵權成本、加大執法力度,不僅是奢侈品品牌的需求,更是整個國家品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才能為奢侈品品牌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