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魚boyu體育共建“我們的家園” 共享幸福的生活
作者:小編 發布時間:2025-01-07 20:02:27 瀏覽:次
博魚boyu體育共建“我們的家園” 共享幸福的生活初冬的暮色中,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南門街道萬安社區幸福鄰里大本營里,網球場上有人揮汗如雨,集裝箱創意工坊主題場館漸次亮起燈光,共享農場里碩果累累。“以往,這塊4300平方米的社區地塊長期閑置,通過居民參與規劃和建設運營,現在成為幸福鄰里大本營。”一直參與建設的萬安社區志愿者張麗芳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新形勢下,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應該怎么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寧波將文明城市創建升華為城市文明建設,以“我們的家園”行動為抓手,立足全市城鄉社區和村莊,從群眾最關心的身邊事做起,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鄉品質、提高市民素質,努力打造美麗幸福文明家園。
江北區洪塘街道姚江社區鄰里中心三樓露臺上,十個花箱一字排開,里面種植的包心菜、四季青、小蔥等蔬菜長勢喜人。正是這一個個“小菜園”,破解了居民在綠化帶種菜的頑疾。
“我們是農民安置社區,不少人保留著種菜的習慣,把小區綠化帶當成自家小菜園。”姚江社區曾慶壇說,社區曾聯合、業委會、轄區物業開展集中整治。整治遇到了居民的阻礙,整治后種菜現象不斷反復。“我們也不希望破壞綠化帶,但做了一輩子農民,種點菜看著它們生長是我們的一種念想。”不少居民說。
清理菜園不是目的,共建美好家園才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一米花園 一塊造夢”共享花園營造計劃應勢而生。社區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結合網格員走訪,招募了15組家庭認領一平方米花箱種植蔬菜,制定了文明養護公約,還邀請農科院專家傳授種植技巧。“‘一米花園’的意義不僅在于集中管理種菜行為,更是讓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激發其愛護家園的自覺。我們正在尋找合適地塊開辟更大場地,滿足更多居民的需求。”曾慶壇說。
堅持問題導向,從群眾需求出發,是“一米花園”獲得成功的秘訣,也是“我們的家園”行動的遵循原則。“在以往的文明城市創建中,群眾的主動參與性不足,經常出現問題反彈。”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鄧曉東介紹,在深入調研后,寧波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更加堅持群眾滿意導向,更加突出常態長效,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引導群眾認識到“家園”是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共同體,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推動城鄉更有“顏值”、更有“氣質”。
今年7月,寧波在全市推廣“我們的家園”行動,從“家園紅、家園美、家園善、家園禮、家園愛、家園和、家園安、家園樂、家園福、家園綠”十方面入手,既涵蓋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大框架,又細化到家園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北侖區霞浦街道黃鸝社區,停車難一直被居民詬病。“小區周邊就是醫院,車流較多,擠占了本就緊張的小區停車位。我們為了搶車位真是煞費苦心,搞不好還有小摩擦小爭吵。”家住黃鸝社區天興嘉園小區的王先生說,如今單元門前亂停車的現象少了,下班回來車也有地方停了。
變化從何而來?社區謝芳芳說:“面對居民迫切訴求,社區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及居民代表召開專題座談會,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還多次進行實地勘查,商議確定了改造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小區新增停車位30多個,緩解了停車壓力,加高的側石也有效防止了車輛亂停。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寧波從共享的角度出發,策劃設計共建的路徑,推出了一系列行動方案、服務舉措。針對孩子安全有序上下學打造“最美上學路”,圍繞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為民惠民,始終是寧波推進精神文明創建的出發點。
2005年,寧波入選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如今,寧波已六次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取得了多項文明創建的標志性成果。高起點上,寧波把文明建設從有形的培塑提升到無形的浸潤,推出了“浙江有禮·寧波示范”市民文明素質養成行動,“十大文明好習慣”養成行動,“文明潤企”“我陪孩子讀經典”“我們的”系列文明培育行動。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浙江首個以立法形式促進全民閱讀的城市,寧波將每年的4月定為讀書月。今年,寧波創新推出“我陪孩子讀經典”全民閱讀活動,采用家長陪讀、老師引讀、社會伴讀、名人領讀、遠程共讀等方式,整合各類資源,組織發動各類社會力量,在全社會掀起閱讀熱潮。整理200本“我陪孩子讀經典”推薦書、發布138個走讀點位地圖、打造133個閱讀角、開展18項特色主題活動……寧波用“小讀本”撬動了“大文明”。
在天一閣博物院,志愿者帶領游客品讀古老藏書樓的雅致風華;在南塘老街,群眾在奉化條宅舞龍隊的表演中體驗“龍騰四海”的矯健活力;在文明共富市集上,居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有禮氛圍……寧波還創新推出“我們的”系列文明培育行動,通過舉行“我們的節日”“我們的市集”“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家風”等主題活動,將共建共享落實到文明城市建設全過程全領域。
寧波是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幾乎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后面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支撐。慈溪市創新實施了“文明潤企”行動,以文弘業、以文賦能、以文踐行,改進和創新企業精神文明建設,賦能民營企業增強發展活力。開展“聽一堂文明教育課、領一個微心愿、學習一項新技能、參加一次志愿服務活動、改正一項不文明行為”等文明微實踐,形成企業職工人人踐行文明的濃厚氛圍。
“‘文明潤企’行動拓展了以民營企業為主陣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場景,使文明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塑造企業、融入車間、浸潤職工。”慈溪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每到放學時,在鄞州區東錢湖鎮的小學和幼兒園門口,都會出現幾位身穿紅馬甲的“共享奶奶”,高舉接送牌等待小朋友放學。
“共享奶奶”起初只是一個人——東錢湖鎮清泉社區的袁佩君。她從2019年初開始義務接送鄰居家孩子萱萱。萱萱的父母因為工作原因經常無法準時接其放學,孩子一等便是半個多小時。袁佩君得知情況后主動提出幫忙,有時還會讓孩子在自己家吃晚飯,“我反正也要接外孫,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小區,有事情就互相幫助一下”博魚官方網站。再后來,只要社區有家長顧不過來,她都會熱心幫一把。在袁佩君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奶奶加入其中,以輪班制形式接孩子放學。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共享奶奶”把舉手之勞變成一種堅持。把共建共享作為打造民生幸福共同體的核心理念,寧波讓人民群眾成為創建文明城市的主體、建設幸福家園的力量。
從共享書屋到共享餐廳,隨處可見的公益背后是源源不斷的愛心接力;從創意角落到共享花園,居民實現推窗見綠愿景的同時帶動更多身邊人參與社區治理……寧波的百姓從文明成果的受眾變成了文明建設的主角。
走進高新區梅墟街道梅江南苑小區,樓道不僅明亮整潔,還有文化主題宣傳,這是梅苑社區推出的“我的樓道我做主”居民自治項目。“這是黨建引領下的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居民響應的基層治理模式。”梅苑社區、主任齊妙芳說。
本著“民事、民議、民決”的原則,梅苑社區黨委將樓道改造的主動權交給居民。每個樓道都由居民和專業設計師共同商討改造方案,設計樓道風格,“居民議事站”“文明家庭,鄰里和睦”等樓道主題方案相繼出爐。居民還組成“啄木鳥”團隊,化身監理人與施工方溝通解決問題,推動方案實施。
78號樓的居民把綠植搬來,打造“綠地樓道”;18號樓的居民大多是年輕父母,樓道便以親子為主題,用親子照裝飾墻繪;4號樓以和諧溝通為主題,講述著鄰里和睦的故事……在居民的共同參與下,原本普通的樓道成了社區亮麗的風景線。
鄞州區東柳街道有23個房齡在25年以上的老舊小區,房屋老化導致外墻、屋頂及管道漏水現象頻發,漏水戶之間的責任認定和費用承擔問題更是加劇了矛盾。77歲的居民忻彭年用4年時間設計了一套科學高效的漏水糾紛化解流程圖,原先經“鑒定、訴訟、強制執行”程序要大半年才能化解的涉漏水類糾紛,98%以上都能在半天內解決。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寧波正大力推進“我們的家園”行動,把共建共享共治融入文明城市創建全領域,實現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擦亮“在寧波,看見文明中國”城市品牌。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